突破卡脖子技術壟斷,廣州民營企業用創新武器“辦大事兒”
Author:Views:
中國經濟正由粗放發展模式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模式,面對國內外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,攻堅“卡脖子”技術和相關領域,為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提供更強勁動力,已經成為所有企業的時代使命。12月18日,由廣州市工商聯主辦的“新穗商”培訓班上,剛剛在2021年廣州民營企業創新案例評選活動中,獲評優秀創新案例的廣州奧松電子企業創始人張賓,攜企業在商業實戰中的創新案例經驗,與年輕企業家進行分享和深度互動。
面對國外“卡脖子”技術壟斷,廣州本土半導體企業利用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雙輪驅動,走出了獨具特色的民營企業“卡脖子”突圍新模式,真正展示了民營企業在“卡脖子”領域也能“辦大事兒”。
廣州奧松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、董事長張賓介紹,廣州奧松電子是從產業的應用端創新突破,進入微機電、傳感器、物聯網、智慧醫療領域,是國內少有的具備加工微機電系統的企業,其生產制造的應用于各個行業的微型傳感器,是為我們提供智能化生活服務的重要器件。
在攻破中高端微型傳感器大量依賴國外進口和“卡脖子”桎梏過程中,選擇不斷升級自身的商業模式,將企業從簡單的器件生產業務,升級為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角色定位,將業務突破的聚焦點落到更多具體行業領域的應用市場突破。
例如在智能醫療領域,成功應用上廣州奧松微型傳感器器件的呼吸機、溫度傳感器、血液檢測儀等產品,成為提升百姓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技術支撐力量。而隨著不斷推出更多新型市場和行業領域創新解決方案,廣州奧松也接到了來自更多行業頭部企業的合作訂單。
市場反饋信息證明,從更加接近行業應用一線的需求源點出發,將先進的技術能力應用到實踐之中,開發產出的增量應用市場,能夠帶來更大的增量市場,在完成技術攻關,突破“卡脖子”產品進口替代的同時,依然可以在廣大的應用市場尋找到更多商業增量市場。廣州奧松在應用市場上的主動布局和突破,實現“卡脖子”領域技術和產品的應用開發,實現了豐厚的增量市場價值創造。
各位“新穗商”學員對于這樣“新鮮”的商業實踐創新案例都表現出了十足的“興趣”,先后就如何解決諸多“卡脖子”領域面臨的長期投入多、回報周期長以及如何堅持自主發展方向、合理利用政策、資本等比較“硬核”的問題,進行互動提問和交流,并得到分享者“現身說法”的干貨解答。
文章轉載自廣州市工商聯,略有刪減